中国银行业在大模型技术,尤其是智能体的应用上已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。展望未来,那些能持续夯实技术底座、深化场景融合、构建创新生态并筑牢安全防线的银行,
对银行业而言,AI不再是银行业的蓝图愿景或局部试验,而是成为驱动业务重构与效能跃升的核心动能。
其中,智能体(AI Agent)作为大模型技术与具体业务场景深度融合的高级形态,正在加速重塑银行业的服务模式、风控体系、运营流程和创效能力。
在数字基建层面,从算力、平台到模型,头部银行不断取得新突破,而自主可控则成为焦点。
算力方面,邮储银行新增超50万vCPU算力资源,建成以千卡国产芯片为核心的AI算力池,实现智算升级;浦发银行在股份制银行中率先实现全栈国产化算力平台+开源大模型的应用。
平台方面,邮储银行打造大模型平台应用服务系统,实现AI能力灵活组装与场景快速落地;招行夯实“云+AI+中台”科技底座,全面推动大模型应用落地;中信银行组建全行级大模型合署办公融合团队,大模型技术底座基本成型。
模型方面,工行建成企业级千亿参数大模型“工银智涌”;中行部署DeepSeek-R1、Qwen3等系列模型;多家银行采用“大模型+小模型”的融合技术路线,以兼顾通用能力与专业精度。
在大模型驱动金融转型的历史性变革中,智能体作为核心载体,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
对外服务升级:智能客服已超越简单的问答机器人,向具有深度洞察和主动服务能力的数字员工演进。
信贷风控智能化:智能体在信贷领域的应用已从辅助审批向全流程智能决策演进。
精准营销:工行对公“营销通”试点上线对公营销智能体,个人“营销通”上线批量外拓营销场景;中行通过智能营销助手辅助一线员工快速定位目标客群标签,生成标签采纳率超95%;邮储银行打造智能推荐模型,支持理财、基金“千人千面”最优匹配。